《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2/1 19:2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58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归园田居》教案(原创)<br>
徐旭敏<br>
教学目的:<br>
1.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心态,进一步了解其文其人。<br>
2.  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br>
教学课时:一课时<br>
教学方法:讨论法/品读法<br>
教学步骤和过程<br>
一、  导入:<br>
大家刚刚学过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的节选,知道它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面对楚国的政治腐败和自己的政治失败,选择的是宁死不屈,以自投汨罗江来表达对当权奸臣的不同流合污、对社会现实的的抗争以及对楚王的忠贞。今天我们要面对的是另外一位同样伟大的诗人,这位诗人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文章,(这位诗人叫陶渊明,我们学过他的什么文章呢?学生明确:《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他生长于社会动荡不安的两晋时期,同样面对社会的黑暗和自己仕途的不得意,他又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道路呢?(学生可能明确回答)对这两位伟大诗人面对同样的困境而作出的不同的人生选择,我们更欣赏哪种选择呢?也许大家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暂且不加以展开讨论。有一句话说的好:诗言志。诗歌要表达而且能表达诗人的志向和追求,屈原通过他的《离骚》和其他诗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陶渊明也同样通过他的一些诗表达了他的思想和人生追求,今天我们就想通过学习他的《归园田居》一组诗中的第一首诗,来看看陶渊明在他的诗歌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什么样的志向,对他的这种选择我们怎么看?同时也希望通过本诗的学习,同学们能初步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br>
<br>
二、  解题<br>
教师: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象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也同样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br>
学生明确:归<br>
教师:(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br>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br>
1.  从何而归?<br>
2.  为何而归?<br>
3.  归向何处?<br>
4.  归去如何?<br>
<br>
三、  朗读课文(多媒体/学生)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br>
A.  从何而归?<br>
学生明确:尘网、樊笼(文中信息)<br>
教师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