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ppt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选修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2.0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4/18 22:37:3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1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95张,课件制作较为精美,内容详实,并且有单元教学设想,易操作。配套文字材料约10880字。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一)
  编制:  汪春华     审核:              审批:
  【诗歌单元学习内容及侧重点】
  单元主题 侧重点
  知识短文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探究诗旨)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把握诗境)
  因声求气、涵咏诗韵 (体会声韵)
  【本单元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精读篇目:《长恨歌》《拟行路难•其四》《书愤》《蜀相》
  2.泛读篇目:《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湘夫人》
  《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
  3.背诵篇目:《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一剪梅》《书愤》
  4.利用早自习背诵应背篇目和熟读其他篇目。
  5利用晚读或课堂独立完成预习案,把不懂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
  6.分层达标:
  ①A层完成规定任务,总结诗歌主旨类题目答题步骤。
  ②B层完成规定任务,协助A层学生做好方法规律的总结。
  ③C层落实好基础知识,完成规定任务。
  知识短文
  【预习案】
  话题解读
  1、读知识短文,说说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
  知人论世: “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可解者寡矣。”
  2.讨论分析下列诗句或诗词, 归纳如何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把握诗歌主旨.
  (1)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商女”。你认为呢?
  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曲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理解,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谴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不少欣赏者认为”白云生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写得最妙,说是从中看到了诗人的悠闲,你有过“山行”(山中行走)的经验吗?你觉得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路远、气寒、山险、时晚,
  诗人行色匆匆,绝非漫步山间,悠闲看景。
  (3)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二)
  《拟行路难(其四)》
  编制:  汪春华  审核:              审批:
  学习目标:
  1、背诵《拟行路难(其四)》《行路难(其一)》(李白)
  2、运用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掌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3、通过《拟行路难(其四)》两首诗,感受诗人感情。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再研读本学案。
  2、限时45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教材助读】
  一、知人论世
  1、鲍照的人生道路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的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2、鲍照的诗歌创作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他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代出自蓟
  ……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三)
  《蜀相》《书愤》
  编制人: 汪春华   审核:               审批:
  学习目标:
  1、背诵《蜀相》《书愤》。
  2、运用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掌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3、通过《蜀相》《书愤》两首诗,感受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再研读本学案。
  2、限时45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教材助读】
  知人论世
  1、杜甫
  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他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早年,他读书漫游,应举不第。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投军被俘,为官遭遣。随后十年,流落蜀地,漂泊西南间。困厄穷途,寄人篱下,家事、国事事事忧心。
  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这时的情况,从杜甫个人的处境来看,政治上很不得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已经完全落空,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更不必说。从当时社会现实来看,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产遭到大破坏,正如杜甫描写的那样:“六合人烟稀”,“园庐但蒿藜”。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诸葛亮。
  2、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宋高宗时,试礼部,名在前列,因触怒秦桧,被罢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范成大幕府、提举兼江南西路平茶监公事、知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