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导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1/11 10:27: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740个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词的音、义;揣摩关键语句的含意。
  2、在诵读中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九•一八”以后,日寇加紧侵略我国,国土日益沦丧。国民党反动政府于1934年派亲日分子黄郛乞求和平,遭到日本公使有吉明的拒绝。日军深入华北。悲观失望的气氛笼罩着上层社会。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观点,鲁迅先生特特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三周年以后的一星期,发表本文,指出: 中国有充满自信力的人存在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
  2、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鲁迅的杂文有“投枪”“匕首”之喻,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
  【学法指津】
  同学们,学习本文时,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着重学习作者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由于本文是一篇采用驳论的论证方式的议论文,因而要结合学习驳论文的有关知识来阅读、要了解作者所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批驳的,作者自己的观点又是什么。然后还要对本文语言的讽刺特色也应注意分析、体会。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玄(     )虚 倘(     )若 脊(     )梁 诬蔑(       )
  2解释下面词语
  怀古伤今:玄虚:
  渺茫:前仆后继:
  诬蔑:
  3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4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