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 资源简介:
- 约2330个字。 - 科目:九年级语文教者:方金玉 
 地点:多媒体教室时间:2011.11.16上午第4节课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言字词。
 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3、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4、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初步体验插叙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目标
 1、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厚底蕴,丰富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2、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杨修、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两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
 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教法学法】
 1、阅读导读法:抓住题目“杨修之死”的“死”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
 2、比较阅读法:寻找小说与史料的不同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
 3、质疑释疑: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渲染氛围
 1、 导语:
 由三国中的人物诸葛亮作为智者的化身进行导入
 2、作品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作品主要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其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多英雄形象。
 3、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无末明初小说家。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