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长城》ppt38
- 资源简介:
共45张。有教学案,约6470个字。
《专题“长城”》教案(三课时)
主备:羌雪霞
[教学目标]:
1、(知长城形)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占有资料、运用资料。
2、(识长城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
3、(抒长城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指导络资料,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搜集资料的经历,会简单的电脑操作,对长城也有一定的认识,但不系统,也不深刻,更没有自己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利用长城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一方面搜集资料,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某一个角度深入的认识长城文化,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从我国东部的鸭绿江畔一直延伸到西部的茫茫沙漠。古代长城具有防御外敌入侵,保卫国家安全的军事作用;现在的长城已成为世界人民参观游览的胜地。它是我国古代文明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专题。
二、识长城外形:
1、学生说说长城的形状。
2、PPT展示。
三、说说你所知道的长城:
1、长城有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配合多媒体展示)
2、在战争中长城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在现代社会,长城还有军事价值吗?
3、孟姜女哭长城,究竟是哭诉的什么?
(哭的是秦始皇的暴政。)
四、感受长城文化:
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传说、成语、谚语、对联、歇后语、民歌民谣等。
多媒体展示:关于长城的知识
1、成语:万里长城(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到长城非好汉
2、谚语:(1)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2)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3)不到长城非好汉。
歇后语: 长城上跑步——起点高(大有奔头)
长城上的炮楼——根基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