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5/9 13:3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66字。

8、致女儿的信
长沙外国语学校 凌霄鸿


[文题解通]
◎导读
“哪个少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女子不善怀春。”我们在长大,我们的心事也在长大。“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许萦绕在我们心头,读读这篇文章,会给我们智慧的启迪。
阅读这篇文章,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学会用故事说理的方法。
◎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48年起直至去逝,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自1957年起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得二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探讨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在学校集中和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农村学校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问题。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见解。他写有教育史著和小册子40余本。其中《给教师的一百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已有中译本。
◎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十四岁的女儿向他提出什么是爱情时,作为教育家的劳霍姆林斯基,不回避,不敷衍,而是通过书信方式,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
◎语音
1、萌发:“mēng”不能念成“mīng”。
2、刹那间:“chà”不能念成“shā”。
3、惩罚:“chéng”不能念成“zhēng”。
4、伫立:“zhù”不能念成“chù”。
5、一抔黄土:“póu”不能念成“bēi”。
6、一幢:“zhuàng”不能念成“dòng”。
◎字形
1、繁衍:“衍”不能写成“演”
2、摇篮:“篮”不能写成“蓝”
3、嬉戏:“嬉”不能写成“嘻”
4、凝视:“凝”不能写成“疑”
5、繁殖:“殖”不能写成“植”
6、一抔黄土:“抔”不能写成“杯”
7、坚贞:“坚”不能写成“艰”
◎词语
1、宿愿:很早就有的愿望。
2、繁衍:繁殖孳生。
3、勃然大怒:突然生很大的气而发怒。
4、化为乌有:变得什么没有。指全部消失。
5、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跟它相比的。
6、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遏制住自己情感。
7、忐忑:形容心神不定。
8、气质:指人稳定的个性特色或人的风格、气度。
◎常识
上帝
上帝是基督教所信奉的最高神,被认为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是万能的主,是人类的救世主。
[内容析通]
◎理文脉
本文作者针对14岁女儿提出“什么是爱情”的问题,首先表示对女儿的充分理解和真切的关心,接着用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作了回答,最后意味深长的提醒和告诫女儿。作为文章主体的故事,从表面上看,是以上帝三次视察人间为框架来展开叙述的,实际上是对爱情含义阐释不断丰富、不断深入为脉络来层层推进的。
◎辨结构






◎探意旨
本文作者通过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向女儿诠释了爱情的真切含义,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同时热情赞颂了真正的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文章表达对女儿理智而深情的父爱。探求本文的意旨与关键是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