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2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24 22:2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拿来主义
一、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
体会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色。
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3、学习运用比喻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课文语言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来自古今中外的东西,那么对待这些东西我们该采取什么方法呢?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这些中外文化遗产的方式。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山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文艺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受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为反动派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职务。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理论,积极参加文艺界的进步活动,创作了大量富有战斗性的杂文。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他的一生,对中国现代进步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