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写作:品诗情,写画意ppt
- 资源简介:
共10张。有教案,约2420个字。
品诗情写画意
王玉霞
教学目标
1. 理解古诗的内容及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联系古诗内容产生的想象,感悟诗歌的画面美。
3.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进行记叙。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情感,进行想象扩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们有《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里是这样评价诗歌的“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这里面有哪些味呢?下面我们来看几段文字。
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江上渔火映着枫树,愁绪搅得我难以入睡。(同学翻译)指生读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榜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馀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台湾作家张晓风)
比之于张继的原诗,同学翻译的句子还原出了什么?(板书:景物、人物)
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片断又还原出了什么?(板书:事件、情感)
过渡:一句诗能还原出这么多内容,有景物、人物、事件、情感,的确是语少意足。那一首诗呢,更有无穷之味了吧。
二.写景、抒情类诗歌改写
例1:夏意苏舜钦(28字)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簟(diàn):竹席。○2清:清凉。③透帘:穿透帘子。○4觉(jiào):睡醒。
【背景】:此诗作于庆历四年或之后。诗人被革职削籍为民后,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苏州隐居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