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有27道题,约6280个字。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年中考二模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诗文阅读(42分)
(一)默写(18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
2.晴川历历汉阳树,。(《黄鹤楼》)
3.草枯鹰眼疾,。(《观猎》)
4.,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四则》)
5.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
6.,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的题注为“苦宫市也”,可见诗人意在反映当时宫市的痛苦。
B.诗的开头四句,通过动作描写刻画出卖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
C.“把”“称”“叱”“牵”等词,表现了宫使如狼似虎的蛮横。
D.“惜不得”三个字,直接写出了卖炭翁的悲愤、心酸和懦弱。
8.与“一车炭,千余斤”在数量上形成鲜明反差,从而体现诗作主题的诗句是“”。(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登泰山记
姚鼐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本文作者是朝派古文家姚鼐。(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介绍从京师到泰安的旅程及登山时间等情况。
B.第②段交代登山路线:从中岭出发,经西谷到山顶。
C.“苍山负雪”一句以动写静,描绘了群山雪厚的情形。
D.选文叙述与描写结合,体现了“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虎门节马
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庚子冬,沙角陷,公父子死之。马为逆夷①所获。至香港,群夷饲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逆怒刀斫②不从。放置香港山中,草亦不食,向沙滩北面悲鸣;必以手捧之,若置地,则昂首而去,以其地为夷有也。每华人围视,指为陈公马,即泪涔涔下;或呼能带归,亟摇尾随之。然逆终不肯放还,以致饥饿骨立,犹守节不变。道光壬寅③四月,马卒于香港。
【注释】①逆夷: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这里指当时侵略中国的英军。②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削。③道光壬寅:即1842年。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则昂首而去()(2)指为陈公马()
13.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呼唤着马,说能带着它回去,马就急忙摇着尾巴随他回家。
B.有人呼唤着马,说能带着它归还给主人,马就急忙摇着尾巴追随。
C.有时马呼叫着,盼望着有人带它回去,马就急忙摇着尾巴追随他。
D.有人呼唤着马,说能带着它回去,马就急忙摇着尾巴追随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