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福建省柘荣一中 林元荫
教材分析: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清冈卓行的一篇随笔,语言中散发着作者对艺术美的感悟和灵气,从中能读出作者的美学主张和审美理念,使“残缺是完整的至极,是美的最高的形式”这样一个美学观点在维纳斯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给人以美的熏陶。但由于是译文,又涉及到一些深奥的美学观点和美学术语,高一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也不可避免地给深入领会文章的内蕴带来一定的障碍,不宜在个别深奥的语句上过分纠缠。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了解作者的美学观但又不被作者的美学观束缚这个层面上。
本单元要求: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大语文教学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本人以为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能力形成的过程,更是人的成长过程,而审美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引导激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鼓励学生提出与作者不同的创造性见解,不把作者的美学观强加给学生。
要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内容美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老师还要满怀激情地用优美的语言在课本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怀。
教学目标:
1.能力训练点: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2.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创设课堂情境,插入与课文相关的图片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并制作板书设计以加大课堂密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 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语音和文字问题。
2.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和维纳斯断臂的来历。
3.收集一些有关残缺美的有关资料和知识。
二.情境导入: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美是难的”。它存在着个体差异和时代差异,时常见仁见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一种美;娇喘微微,泪光点点是一种美;杨玉环因胖而显得雍容典雅,赵飞燕因瘦而显轻盈迷人,西子因病而更显娇媚婉转。她们胖的胖,瘦的瘦,病的病,可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再欣赏下列一组图片:(出示卢浮宫三宝图片)
1.这是以其神秘而又永恒的微笑征服了世人的蒙娜丽莎,画中人物似乎在轻轻地呼唤,在轻轻地诉说。
2.这是张开双臂奏响海战凯歌的胜利女神,虽然失去了头颅,但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羽翼,体现出胜利者的雄姿和欢呼凯旋的激情。
3.这是因断臂而超载时空的维纳斯。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
这就是世界闻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蒙娜丽莎、胜利女神、维纳斯。
用世人的眼光来看,这三宝有两个是残疾人,可它们却是卢浮宫的镇宫珍宝,这是为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去感受美所在。
(出示卢浮宫三宝图片,提出若干“为什么”让学生思考,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起他们主动探究的热情,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美学观点。再者,这是一篇关于“美”的随笔,本身的内容很美;老师充满感情地用排比句的形式概括各种美,就达到了语言美和内容美的有机融合,以情激情,创设形象情景。)
(学生活动:边看图片边倾听老师的解说。)
三.探索观察:投影维纳斯雕塑的照片,诱导学生观察。
1.提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来历?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820年在米洛斯岛上,一个叫尤尔赫斯的农民在翻挖菜地时发现一个神龛,里面有个半裸美女的雕像。尤尔赫斯非常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