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   江西丰城三中  余逊云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理一理作者的写作思路。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朗读。
 师:文章一开头就谈“闭关主义”,请问同学们“闭关主义”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生:“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板书:闭关主义)
 师:“闭关主义”的这一做法造成了什么恶果?
 生:封闭、落后。
 (放映鸦片战争片断)
 师:“落后就要挨打”,于是“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有什么作法呢?(板书:落后挨打)
 生:搞“送去主义”。(板书:送去主义)
 师:对!请问搞“送去主义”都送去些什么?
 生1: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
 生2:还有几位大师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哒到欧洲去。
 生3: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板书:先送——古画、还有——古董、还要送——活人)
 师:为什么要送?
 生:还不是给外国打怕了,害怕外国。
 师:送的实质是什么?
 生1:媚外、讨好。
 生2:投降。(板书:实质:媚外、投降)
 师:对!讨好外国,投靠外国。             			  师:鲁迅先生说,由送古董到送活人,这也算是一点进步,怎样理解“进步”一词?
 生:反语。
 师:对!这是写作手法,它的含义是什么?
 生:“进步了”就是媚外、投降加剧了,加深了。
 师:很好!一个劲儿地送去,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没有危害?用课文原话说。
 生:“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师:残羹冷炙是吃剩的饭菜,用这样的东西来奖赏子孙未免太过份了,因为只有什么人才能用残羹冷炙?
 生:叫化子,要饭人。
 师:你给叫化子的残羹冷炙是奖赏他么?
 生1:同情他。
 生2:打发他。
 师:“同情”也好,“打发”也好,只能算是施舍。好!我们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解释这种“奖赏”的?
 生: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这是“抛给”的,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师:“抛来”“抛给”“送来”有什么区别?
 生:“抛来”是随意的,“抛给”是有意的,“送来”是特意的。
 师:讲得好,谁有新的见解?
 生:“抛来”是受动的,“抛给”是主动的,“送来”是有目的的。
 师:讲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外国有目的地送来了什么?
 生: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
   (放映鸦片战争的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