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
 【教学目标】 
        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 
                 2、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月    日   总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2′)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了解文章的背景 (3′)
       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主义”是指重大的原则或主张。“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先生的独创 ,它的题旨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的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