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ppt9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八年级上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wmv, mp3
  • 资源大小: 6.3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0/27 20:08:3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31张,听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揣摩语句;精读课文,感悟形象;探究深意。有配套视频、朗读录音及教案约3690字。

  《蜡烛》教案
  庐丰民族中学曾传康
  【教学目标】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二战视频”),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二、听读课文录音,整体感知内容。
  1、下面字词的读音你掌握了吗?
  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舀水腋窝揣在
    2、下面词语的意思你掌握了吗?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烧灼:烧、烫,使烫伤。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
  颤巍巍:抖动摇晃(多形容老人或病人的动作)。
 匍匐:爬行。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
  3、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①复述课文,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然后交流并讨论。(本文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
    ②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20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一位饱受法西斯侵略战争之苦的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珍爱的结婚的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③梳理文章思路: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讲红军战士偷袭牺牲。
    第二部分(8-31)讲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烈士。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核心。
    ①(8-13)炮火余生,发现烈士。②(14-26)冒着炮火,掩埋烈士。③(27-31)点燃蜡烛,守护烈士。
    第三部分(32-42)老妇人的英雄行为感动了红军战士。
    第四部分(43-44)再现并赞美蜡烛的火焰。
  ④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事件感人、人物感人(选材上、写法上如突出环境、突出蜡烛等细节)}
    ⑤请找出并朗读课文中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说说结尾两句话的含义。
 本题通过默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事件感人的因素: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②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③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④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