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18	课题	《兰亭集序》	计 2 教时
 备课时间	2004.2.20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难点
 	理解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学生朗读课文	教具选用	
 主要教法	讲授法	学法指导	自读法
 教学进程
 课堂流程	知 识 流 程	活动流程 
 导入新课
 正字正音	一、导语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别具一格,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教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正音
 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多音字: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教师补充介绍相关的知识 
 学生自己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