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征
教学目标:
一、 解唐时期政治背景,以及魏征和唐太宗的故事;
二、 掌握文言文学习时基本的预习方法;
三、 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和常用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
教学设想:
分三课时完成本文的学习:
1、 指导课文的预习
2、 疏通字词,理清文章结构;
3、 归纳知识点,完成练习。
教学活动:
1、 多形式的朗读:范读、自由诵读、小组读、个人读……
2、 四人小组讨论
3、 翻译比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002年2月26日 星期二 晴
温故《师说》,以齐背和个人背形式进行。
导入:标题导入
谏:劝诫
对象:唐太宗
谁:魏征
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说理性文体。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说服皇帝接受自己的主张。
试回忆一下在历史上有哪些成功的、失败的进谏故事,为什么会这样?
(结合补充例子,总结原因)
那么,请问进谏的目的是为什么?帝王忧虑的又倒底是什么?
(结合《季氏将伐颛臾》“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再来看看本文中的魏征和唐太宗,哪个同学来介绍一下他们的生平和事迹?(简要地说说,做过道士)
魏征: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1、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史称“诤臣”,包青天等人把他奉为楷模;
2、 请翻开词语手册第108页,看语林漫笔,要求把引文摘入课本中。自由诵读,一分钟内背诵;
3、 看课后的补充文字里的故事并大致翻译;
4、 敢谏、善谏、纳谏者的明智。
他和唐太宗之间是怎么样一种关系:君臣、诤友
本文又是在怎么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呢?
明确:史载,唐太宗李世民在隋朝末年跟随父亲转战南北,艰苦创业,功勋卓著。但是,即位后,骄傲自满情绪滋长,开始追求生活享乐,大修宫殿,广求珍宝。魏征对此十分忧虑,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曾多次上书劝谏。十七八年间,共上书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是规劝太宗要以亡隋为殷鉴,戒骄戒奢,修德图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