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的辩证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1/16 11:3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诗歌鉴赏中的辩证法<br>
铜山县侯集中学 昝爱民<br>
  诗歌鉴赏是近及年高考的难点,因为它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的审美能力和鉴别力,要求学生“致广大,尽精微”,领悟和鉴别诗歌内涵的隐秘幽微之处和谋篇布局的匠心,殊为不易。不过,综观最近几年的命题题型,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对诗歌表达技巧这一重点考查,往往从辨证分析的角度设置迷惑点,试举几例:<br>
   正与侧<br>
   有的诗歌是从正面抒情,有的则别出心裁,从抒情对象的角度迂回,以侧面烘托的方法,使诗歌更耐人寻味。如杜甫的《月夜》:今夜  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背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就是诗人在长安被囚时,写自己对妻子儿女的思念的,通篇从抒情对象妻子儿女的角度写,想象儿女的幼稚和美丽,想象他日重逢时妻子悲喜交集的情态,反照现实,怎不令人凄然心碎!这就收到了“背面敷粉”的艺术效果,比正面写表达的感情更加深沉含蓄。有的命题者抓住这一非常规思路,设置干扰肢“细腻的写出诗人对远在家乡的妻儿的思念”,似是而非。阅读时,要充分重视这一特点。<br>
  实与虚<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