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高一期末考试诗歌鉴赏复习练习
- 资源简介:
约3350字。
苏教版高一期末考试诗歌鉴赏复习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辛弃疾写的《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完成赏析有关的问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①。
[南宋]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②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属。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立即推荐稼轩为“仓部郎官”。写此词时,叶衡尚未作“丞相”,题目云“为叶丞相赋”,是后来追加的。②“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这首词(辛弃疾的菩萨蛮)上片画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答:画线句用了拟人、比喻(或化静为动,或移情入景)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辛弃疾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全文说明。
答:赏析参考答案一: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因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
赏析参考答案二: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豁达的心境。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中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诗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谐幽默。表明诗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诗人的豁达。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 “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1)首句“醉里且贪欢笑”中的“欢笑”前加一“且”字,分析其好处。
答:“且”有“暂且”之意,暂且欢笑,实则流露出“欢笑”背后的愁。
(2) 全词三见“醉”字,这“醉”中隐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显然是借酒浇愁,醉中隐含着太多的悲愤、辛酸和无奈。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1)“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写的是什么情况?
答:写的是词人醉生梦死,恍惚归还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