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一中2004年下期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湖南衡阳县一中 刘卫 2005年1月11日
说明: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罢黜 茁壮 咄咄怪事 相形见绌
B.诤言 挣脱 峥嵘岁月 铁骨铮铮
C.揣度 祥瑞 急湍甚箭 惴惴不安
D.编辑 作揖 羁旅生涯 疾言厉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斡旋 蝇营狗苟 不容置喙 口慧而实不至
B.贸然 向隅而泣 炙手可热 在地愿为连理枝
C.漂窃 未雨绸缪 故技重演 英雄所见略同
D.联袂 毋用置疑 摩肩接踵 达则兼济天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因为还有别的事,经理不得不提前离去,他离开前一再 我们要处理这起商品质量纠纷,一定要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②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 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③这仅是你个人的观点,而且论据不充分,不能 别人接受。
A.交待 从而 强制 B.交代 从而 强迫
C.交待 进而 强制 D.交代 进而 强迫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经营者应怀有悲天悯人的胸襟,并以正义为前提。
B.他仍然是中国最高学府的名教授,门墙桃李,此中大可物色党羽。
C.招聘又不是选美,为什么一定要女的长得人面桃花,男的身高要到达一米七五。
D.我呻吟着伸手去按那只涎皮赖脸的大脸猫闹钟。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
B.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
C.作家见闻的真切、感受的深刻,使其行文“不事铺张,不事雕绘,意随景到,笔借目传”(张岱《跋寓山注二则》),自有一种淳朴之美。
D.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像“吾谁欺”,“不我知”,“夜以继日”,现代不用了。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走进张家界,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
B.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D.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