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教案1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6 20:30: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灯下漫笔
                     ——鲁迅
教学目标:
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冷静的理性分析中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⒉学习本文以小见大、以情推理、情景交融的表达艺术。
重点难点
1.“人”的价格(即真正意义上的“人”)
2.人的三个等级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理清思路,明确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多少帝国王朝盛衰荣败,多少帝王将相粉墨登场,厚重的史书演绎了他们一个又一个风流倜傥的故事,而鲁迅先生是怎样概括这漫长的中国历史的呢?请快速阅读全文,而后作答。
二、解题
⒈介绍写作背景
⒉解析文题
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他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那么,那一时刻,1925年4月29日这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么呢?
  “漫笔”,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其漫延无际的笔墨、心绪、思维,从散漫无序中抓住其思想要点——作者独具“夜眼”,对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历史的独特发现。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本文批判的锋芒指向哪里?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①批判的锋芒指向: 中国历史和国民性问题;
②作者观点: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
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b、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2、明确思路
现实(1~5)-→历史(6~11)-→现实(12~14)
∣       ∣        ∣
↓       ↓        ↓
引子 --→  观点  --→  号召
四、小结本课内容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1、理解作者的历史观
2、以小见大、以情推理、情景交融的表达艺术
教学过程:
一、分析“引子”(1~5)
1、课文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阅读第一部分,思考:课文是由什么日常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的?
明确:钞票贬值
2、在叙述“钞票贬值”事件过程中,作者着意突出了“人”在事件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明确:开始兑换--乐意
          ↓
停止兑现--不甘心  -→奴性心态
          ↓
折换现银--非常高兴
3、作者由“钞票贬值”联想到了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①“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②两者心理相似:自身受到了损害不痛苦反而快乐。这种心理,看似反常,实则合理。人们为避免更大的灾祸,宁愿选择较为次之的损害,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期望的满足。鲁迅从中看到了隐藏在百姓灵魂深处的奴性心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满足,自我陶醉。
4、解读:“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