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课堂实录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9/17 22:46: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25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250字。

  《故乡》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利用早读课阅读了《故乡》全文,哪位同学来简要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
  生1:这篇文章写了“我”回到故乡,感觉故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2:这篇文章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
  师:可以具体点说说,“我”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吗?
  生2:“我”看见故乡的人和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当时心里很难过。
  生3:“我”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发现现实中的故乡和记忆中的故乡大不相同,表达了“我”对现实的不满,由此引发了“我”追求新生活的感慨。
  师:几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他们的发言各有侧重,但是,他们的内容里有一个共同点,想想看,是什么?
  生4:都说到了故乡的巨大变化。
  师:他说的对(板书:变化)。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故乡的哪些东西变了?
  生5:儿时的朋友闰土变了。
  生6;邻居杨二嫂变了。
  生7:故乡的景物变了。
  师:还有吗?再想想。
  (学生有的读书,有的思考)
  生8:(疑问地)故乡的人情味变了?
  师:哦?你能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看吗?
  生8:课文里有“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这样的句子,说明故乡的人贪图小便宜,不在乎邻里之情。
  师:有道理,我觉得能够反映故乡人情的句子,似乎还不止这一句呢。
  生9:还有。“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来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东西的,有送行兼拿东西的。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粗细的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这些句子,让我感觉很寒心,聚族而居多年的人家远离故土,却看不到依依惜别的场景,他们只惦记着人家的东西。
  师:故乡的人情味以前是不是这样的淡漠呢?
  生10:不是,以前还是很浓郁的,比如,课文里就有“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这样的句子。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回到故乡,发现故乡的人变了,景变了,人情也变了(板书:人、景、人情),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读书,思考)
  生11:故乡的人们可能也不愿意这样,是不是被生活所迫?
  师:恩,人穷志短,有一定的道理。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生12:闰土要香炉和烛台,说明他把改变生活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封建迷信思想对他有影响。
  师:造成闰土生活贫困痛苦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不是神灵不保佑。(投影:介绍小说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和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闰土他自己觉悟到这种造成自己贫穷痛苦的根源了吗?
  生13:没有,他只知道默默忍受。
  师:对中国国民的这种不觉悟,鲁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