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省金华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9750字。
2011年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应元臣 陈柯钦 陈卫国
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测试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者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绦虫(tāo) 绿林(lù) 封妻荫子(yīn) 睚眦必报(zì)
B.剥落(bō) 森林(sēn) 数见不鲜(shuò) 载歌载舞(zài)
C.拙劣(zhuō) 畜养(xù) 应有尽有(yīng) 医中翘楚(qiào)
D.亚军(yà) 鞭挞(dá) 乳臭未干(xiù) 高屋建瓴(lí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前几日正值大寒,一个疏忽,结果一夜之间大门外朝西北窗台上的几盆菟丝子花给冻蔫了,花儿像铃铛一样耷拉下来,让人心疼不已。
B.谬误与真理掺拌一直抛撒,人类像挨了一场殒石雨,它损伤的是人的感知器官。一个现代人即便睁大双眼,还是拨不开无形的眼障,错觉问题缠住你,最终使你臣服。
C.由情至美,始终围绕着生命的主题。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寄托于梅花与白鹤,而苏小小,则一生用美熨贴着自己的本体生命。
D.万方这么描述父亲曹禺:他一生不追求享乐,他很真诚;他有很多的缺陷和弱点,但是他没有罪孽;如今,他透明的生命在无比自由的地方遨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不少地方政府出于对政绩的渴望,加速土地财政的开发。于是他们扭曲着国家政策,剥夺了农民的生活选择权,一厢情愿地盖楼拆房,出力反而不讨好。
B.时下,俄罗斯军队正面临着严重的逃兵役现象,这样的军队怎能担起民族复兴的重担?恐怕俄罗斯20万亿卢布军费要打水漂了。
C.人生有很多起伏的念想,但在时间的纸页上,无非鸿爪雪泥。就算我们能够从时光的黑洞里找到失去的一切,你又能把这一切带在身边多久呢?
D.民工荒不是好事,但民工留乡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却颇有好处。对于农民工而言,守着妻儿在家务工挣钱过日子,这样的团圆对缓解留守儿童问题是雪中送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前,针对民众的各种质疑,墨西哥蒂基切奥女市长罗斯蒂埃塔展示了身上多处触目惊心的伤痕,以反驳她捏造遇袭的传闻和绝不向毒贩求和的决心。
B.早在2002年,我国就明令禁止不允许“瘦肉精”使用于养殖业,然而这个餐桌上的“毒瘤”多年来未被根除,频繁出现的“瘦肉精”事件,令人们再添食品安全之忧。
C.元旦后,各省市相继出台房产新政,如上海市规定从今年1月28日起,凡在上海新购住房的购房人,均应向房屋所在地地方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房产税征免认定手续。
D.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国调整铁路建设和运营成绩斐然,高速动车组旅客运量已占全国铁路旅客运量的20%,在降低铁路运力紧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用简短的文字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3分)
太阳活动进入活跃期,继本月15日太阳耀斑大规模爆发后,新一轮太阳风暴将袭击地球。
2月15日,格林威治时间1时56分(北京时间9时5分),太阳爆发5年来最强烈一次耀斑,释放大量带电粒子,以每秒900公里的速度冲向地球。太阳耀斑是最剧烈的太阳活动,其寿命仅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其亮度迅速上升至极大,然后缓慢减弱,是强太阳风暴的重要标志。由于地球磁场方向的原因,“我们上次受到良好保护”。“不过,下次的情况可能会不一样。”欧洲航天局学者尤哈帕卡•伦塔马说。
由于现代社会对电子设备、短波通讯等技术的依赖,太阳风暴或将对地球通讯造成极大危害,供电系统可能会遭受打击。
6. 盈江地震,四海齐悼;东瀛海啸,寰宇同悲。面对人类共同的灾难,中日两国人民抛开世纪宿怨,为彼此的受难民众祈福哀悼。请你为在最近地震、海啸中遭灾受难的中日两国人民写一则祈福语。要求得体简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4分)
7.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拟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从倡导“常回家看看”,到禁止子女“啃老”,亲情的柔软,每每遭遇法律的强硬。
对于 “亲情入法”背后,有人认为这是中华传统孝悌观念被淡化的必然,也有人认为是现代惟物质经济侵蚀下的无奈,更有人认为这是法律和道德缺位的后果……你同意哪一种看法呢?请作简要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表达流畅。(不少于80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共12分)
民居是极富文化内涵的载体,而文化的本质实际上是人的自我生命在其活动的展示。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有学者早就提请人们注意:“从文化角度而言,研究民居自然要追朔历史,即所谓的传统民居或民居传统,只重民居硬件的实测和研制是不够的,还要从整体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层的考察。”
中国民居在物质形态的构建上往往不甚研究,而注重因陋就简、顺乎天道的人本意义,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夫宅者,用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规模,非夫博物明贤而司斯道也,宅者人之本。”不仅如此,古人还以为“宅以形式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的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4]人居住在“上栋下宇”般虚实相间的住宅里,犹如置身于阴阳际汇的风水宝地,可以汲取天地之精华,感受四时的节律,天、地、人三材互参并融为一体而生生不息。中国古人就是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中平静地度过了几千年诗意文明的历史。这与海德格尔对于诗意居住的感悟有异曲同工之妙趣。诗意是居住本源性的承诺,这并非意味着诗意仅仅附加于居住的装饰物和额外品。居住的诗意特性也不是意味着诗意在全部居住中以某种方式和其它方式产生。而是通过诗意的建筑使居住成为居住。
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论及中国古代社会文明时说过,中国古代文明是一个连续性的文明,这种连续性文明的产生不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而能够在连续下来的宇宙的框架中实现,即实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连续,地与天之间的连续,文化与自然之间的连续。”养育中国古代文化的是一种区别于开放性海洋环境的半封闭的大陆岸型地理环境,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