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17 21:1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简案)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储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2、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类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你又为什么而活着?
  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2、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 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二、研读课文,探究学习。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我爱因斯坦
1、 一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正音正字,初步感知。
2、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3、 自我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4)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明确:追求爱情:
“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罗素
追求知识——“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罗素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字,一生著书71种,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尤以哲学、数学最有成就。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