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诗歌鉴赏看高二诗歌教学
鉴赏作为高考考查的重要手段,主要是“考能力”,而鉴赏是在识记、理解、分析、应用之上的又一能力。学生在高考中对于诗歌鉴赏题无所适从,像“雾里看花”,不知所云。怎样才能解决学生在高考中对诗歌鉴赏题的困乏?我们应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储备知识,提升能力,搞好诗歌鉴赏复习,真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来解决高考诗歌鉴赏题。
一、强化诵读,增强语感
人教版新编教材(实验修订本)中的古典诗歌集中在第三册两个单元和第五册两个个单元,大约48篇。加上《语文读本》第三册的诗歌28篇,另外《语文读本》第四册的元曲18篇,大约共有94篇,主要在高二,都属于历代名篇。如果能够熟读,以至背诵,就可以增强自己阅读诗歌的语感,能更好地应付高考鉴赏题了。不仅如此,而且也能更好地做好“名句名篇”默写题。
二、了解诗人所处时代及主要经历
了解了诗人的生活时代、生活经历,就有助于理解诗歌,鉴赏诗歌。教材所选诗歌涵盖了历朝历代的著名诗歌,从春秋到清末,从《诗经》到清末诗歌。时间长,跨度大,内容丰富,诗人众多。这就要求在复习中要了解这些作者生活的时代,这个时代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知识,以及诗人自己的主要经历。同时,更应该了解这些对诗人生活、创作的影响。以便理解不同诗人在作品所反映的不同的思想情感,以及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不同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情感在诗歌中的体现。
三、联想诗人的风格及作品的特点
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即使同一诗人,也会有不同风格的作品。如宋朝词人苏轼和柳永,一个属于豪放派,一个属于婉约派。即使是苏轼也有不同风格的作品,如《赤壁怀古》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就反映了同一诗人却有不同风格的诗作。这样,就要求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课本作品了解诗人的主要风格,联想诗人的其他不同风格的作品,以便在鉴赏时更好地把握诗人作品的特点及抒情基调。
四、理清诗人的思想情感的主流
诗人因为生活的时代不同,所以诗人在诗歌中体现的情感主流也就不同。
例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教材中选了他的《归园田居》。复习时,就应该抓住陶渊明厌倦官场,热爱田园的这一主流情感,联想他的《饮酒》等组诗,理解他的这一感情线索,以便在鉴赏中利用。
五、品味诗人塑造的典型形象
教材所选古典诗歌,叙事性的诗歌寥寥无几,主要是抒情性的诗歌,因而,诗人所塑造的多是抒情性典型形象。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塑造了赞颂春风和热爱春天的抒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