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10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六国论
江苏如皋市江安中学
尤红春
教学目的:
⒈借古喻今的写法
⒉对比论证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解题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⒈自由朗读,质疑解难
⒉思考: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阐释的?
明确: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四、分析第一部分
⒈齐读
⒉结合注释翻译本段
⒊讨论: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明确:开门见山;提挈下文,总贯全篇。
五、分析第二部分
㈠第二段分析
⒈自读,翻译
⒉本段是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原因的?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具体论证如下:
秦:攻取所得――受赂所得
﹥固不在战矣
诸侯:赂秦所亡――战败而亡
态度:祖父创业之难――子孙割地之易 ﹥至于颠覆
对比﹤ 理固宜然
处境:一夕安寝――秦兵又致
矛盾:土地有限――秦国无餍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结果: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引证: “以地事秦…火不灭”(形象生动)
∣
↓
以土地换和平―→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⒊小结
本段就赂秦的国家(韩魏楚)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有理有据,确凿有力的论证了中心论点。
㈡第三段分析
⒈齐读,借助注释翻译
⒉本段是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原因的?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明确: 正面:齐燕赵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反面:假设六国采取正确措施
⒊齐燕赵为什么灭亡?作者对这三国灭亡的感情有什么差异?
明确:
诸侯国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感情色彩
齐国 与应嬴而不助五国 智力孤危战败而亡 鄙夷
燕国 以荆卿为计 惋惜
赵国 牧以谗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