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教案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1/5 22:0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病梅馆记
铜梁一中      周玉崧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2、积累一些文言知识
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和文章的寓意。
教与学之法点拨:诵读,整体感知,点拨,笔记,讨论,设疑质疑解惑等。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一课时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知道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三、利用预习的效果教学,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四、课文录音素材,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一些梅的画面。
2、回顾并积累一些写梅的诗词语句,体会其旨意。
3、引出题目,解题:——“记”标明文体是小品文或随笔。设疑存疑。
4、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龚自珍(1792—1841),字瑟人,号定庵,清代浙江仁和(杭州)人。幼露才华,38岁中进士留京任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等。48岁辞官回南方。《病梅馆记》是作者归寓江苏昆山时所作。他先后在杭州紫阳书院和江苏丹阳的云阳书院讲学。1841年逝世于云阳书院。龚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生在“乾嘉盛世”后期,当时败象已显,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支持林则徐禁烟。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他同林则徐、魏源等到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为保守势力所不容,一再遭到排挤打击,在京辗转十年,仅为小吏,最后还被迫弃官回乡。但其革新思想在当时曾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来的维新派改良运动起了推动作用。他的散文诗词大都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想。
2、背景介绍
(1):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简析:道光十九年,鸦片战争前夕,朝政日非、边事日紧,举国上下“人心混混”,用龚自珍自己的话说:朝廷无“才相”,兵营无“才将”,学校无“才士”,田野无“才农”,工场无“才工”,街市无“才商”,甚至连“才偷”、“才盗”也没有。痛感于这种“衰世”才乏人庸的情形,胸怀大志而又无地施展的龚自珍只得仰天叹息,向苍天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的呼吁,希望打破这种人材匮乏、万马齐喑”的局面
(2)乙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简析:龚自珍辞官南下,到杭州主掌书院,聚徒讲学。他不无怨恨、不无留恋地告别了过去,但又满怀希望地迎接新生活,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他对国家民族的那一份执著的忠忱,至此化为薪尽火传、泽被后人的一种使命感,“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反复吟诵此诗,便会深感诗人一片冰心,照人肝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