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案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27 11:4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一】
俞红晨枫洋外语学校

教学目标
1.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通过寻找关键句来理清思路。
   3.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二、解题
介绍鲁迅和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⒈配乐(哀婉低沉)朗读,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
⒉课文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⒊思考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小题。
四、思路分析
⒈从文章的题目看,“记念”说明本文是一篇记人叙事类的文章,“刘和珍君”是本文叙述的主体。课文的七节中哪几个小节集中写了刘和珍君?
明确:三、四、五节。
⒉第一、二小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交代写作缘由。
⒊第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⒋总结
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⒈品析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⒉体味作者悲愤交加的感情
⒊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一、析写作目的
⒈齐读第一、二段,思考:
本文写作的缘由是什么?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
明确:①文中具有提示性的语句是“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②“必要”何在呢?其一是要悼念、祭奠遇害者刘和珍君,正如文中所言:“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其二则在于唤醒庸人,因为“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鲁迅先生为了让人牢记这笔血债,唤醒国人打破这“非人的世界”也“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