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28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初 三 抽 考 试 题
卷首语:同学,展示自己的时候到啦,你可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祝你成功!
1.请你务必在试卷密封线内指定的位置填写班级、姓名和考号。
2.本场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20分)
1、古诗文默写(4分)
(1)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他认为:
, 。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丰厚的蓄积、澎湃动荡的诗句是: ,
。
(3) 在《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月夜”景色的三句是 、 、 。
(4)从你学过的古诗(词、曲)中,任意写出两句带“山”字的句子。
① ②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1分) ( )
A.埋 (mái) 埋葬 埋怨 埋头苦干 隐姓埋名
B.处 (chǔ) 处方 处置 处变不惊 安常处顺
C.鲜 (xiān) 鲜活 新鲜 鲜为人知 寡廉鲜耻
D.辟 (pì) 开辟 复辟 鞭辟入里 开天辟地
3、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1分) ( )
A.与时具进 振聋发聩 夙兴夜寐 引疚自责 B.两全齐美 秣马利兵 良莠不齐 掉以轻心
C.骨鲠在喉 置若罔闻 欢心鼓舞 声名雀起 D.风声鹤唳 枉费心机 改弦更张 闲情逸致
4、下面加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1分) ( )
A. 我国加入WTO之后,“诚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B. 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从容不迫地抹着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C. 远处奇峰叠翠,水中倒影如墨,让人领略到如诗如画的山水之美。
D. 本届全国书市上亮相的不少作品,文质兼美,引人入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分) ( )
A.刘奶奶听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青年,不由得夸赞说:“我从小是看着这孩子长大的,真有出息!”
B.他俩表演的小品,总是想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人们看得多了,不免产生煽情之嫌。
C.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洞察力,对其某些方面的喜爱,某些方面的憎厌,正是他形成自己的风格。
D.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来体现自己对美的认识,实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6、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1分) ( )
A.短跑选手个个像一阵旋风冲向终点。B.爷爷岁数大了,走起路来像老牛拉破车一样。
C.他鼻子很灵,就像狗一样。 D.蚕丝是纤维中的“皇后”。
7、下面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1分) ( )
A.考场处的标语:“失败是成功之母。”
B.候车室标语:“请勿随地吐痰,违者罚款五元。”
C.街头标语:“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注意安全。”
D.饭店内标语:“饭前便后要洗手。”
8、依照下面二句的格式,发挥想象,再写一个关于书的比喻句(2分)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9、根据例样及相关提示,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话,注意内容和表达特点。(2分)
【例样】前年的大学生电视辩论赛,辩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问题
甲方:不要害怕竞争,与其谈狼色变,不如与狼共舞。
乙方:竞争要有实力,否则不但舞不成,还会被狼吃掉。
(乙方借甲方的比喻加以发挥,表达出相反的意思)
同学甲、乙是好朋友,但对来自老师和家长的“限制”,两人有不同的看法
同学甲:要是没有老师家长的限制该多好,就像甩开挤脚的鞋,光着脚走路多痛快啊!
同学乙:老师家长的话该听的还得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20世纪初,他提出了一种理论,任何物质都可以转变成为有用的能量,并推出了著名的公式: E=mc² 。 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速。请用现代汉语把它准确地表述出来。(2分)
11、1969年7月21日,美国三名宇航员代表全人类首次拜访月球,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足迹。2003年10月15日,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神州5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请你展开想象,写出你采访中国宇航员杨利伟时与他的简短对话。(2分)
采访者:
杨利伟:
12、校园内有一方清水塘,常见各种漂浮物。为保持塘水清净,学校准备制作一块告示牌,请你代写一句容易使人接受的话语。(不要用“禁止”等类似词语,不超过20字)(2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本大题共40分)
(一)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穷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选自《谈骨气》)
13、用这个故事作论据,论证的是:(1分) ( )
A.富贵不能淫 B.贫贱不能移
C.威武不能屈 D.不食嗟来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