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测试卷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18 22:0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6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1)
山东潍坊外国语学校 张汝明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积累运用(20分,每小题4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诓(kuāng)骗 招徕(lái) 同胞(bāo) B、糟蹋(tà) 赎罪(dā)   迄(qì)今
C、渺(miǎo)茫 诏(zhào)书 谬(nìu)误 D、消弭(mǐ) 刽(kuài)子手 心扉(fēi)
2、下列各句中对“基本”一词用得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讲的笑话基本能使同学们发笑。     B、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基本不出门。
C、 他的家境基本困难,急需各位同志的援助。 D、我们班的同学基本没去过泰山。
3、下列词语中所缺汉字,你能写正确吗请写在括号内。
无xiè  可击   xìn  口开河  不jì  其数  惨绝人huón  
兴味òng  然   kuōi  炙人口  前pǖ  后继  适sh ì  逢其会
4、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①揆情度理     ②偃旗息鼓   ③莫名其妙     ④惨绝人寰  
5、判断下列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鲁迅针对在“九•一八”事变后有些人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进行批驳,本文鼓舞了民族的自尊心。
B、《枫桥月泊》一诗是唐朝诗人张继的名篇,江苏苏州市的寒山寺也因此诗而名闻天下。
C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以批驳为主的文章通常叫驳论文。
D、驳论与立论是两钟论证方式,这两钟方式在行文中一般不可结合使用。
二、阅读训练(60分)
(一)
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种种纠葛,早有定论。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惨绝人寰的暴行,也已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对于那段不幸的历史,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了两国间的世代友好,总是强调向前看,把它当作历史教训,前世不往后事之师,希望今后中日关系永远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然而遗憾的是,在日本有那么一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歪曲历史,粉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华行经,煽动沙文主义情绪,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日本前运输大臣石原慎太郎的言论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此人不久前对一家在美国出版的杂志公然声称: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言”,中国“一直要损污日本的形象”。石原先生如此不顾历史事实而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他的这种奇谈怪论,看起来决非是对历史的无知,而是别有用心地捏造谎言。
如何看待历史事实是个严肃的问题。任何庄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都不会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事实。谁不知道,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了大半个中国,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丧心病狂的屠杀无辜,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万人坑、无人区,使两千万中国人惨遭伤亡?南京大屠杀曾经以侵略者的惨无人道而震惊中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曾对此作出庄严的宣判。据当时目击者的证词,西方记者的报道,外国教会人士的回忆,包括日本士官自供和他们当作欣赏而留下来的张张照片的回忆,都证实了那场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开始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淫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