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案1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18 13:0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说“木叶”教案
江苏省仪征中学 王勇
一、导入:
诗歌是激情和想象的艺术。当我们品读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名句时,眼前仿佛就出现了江水滚滚,后浪催前浪,茫茫无边的衰叶萧萧而下的场景,我们也感受着诗人那忧国伤时的无尽愁思。但有个疑问,既是衰叶纷落,为何用“落木萧萧”而不像范仲淹《苏幕遮》中用“碧云天,黄叶地”呢?待到读了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才恍然大悟。文章中,林庚先生对“木”的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了极为精细的辨析,对我们学习体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说“木叶”》。
[投影]说“木叶”
二、课文悟读。
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文,思考这样三个问题:
[投影]1、从课文看,“木” 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叶”有什么独特的意味?
    3、杜甫突破了“木叶”的传统,写出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名句,“落木”与“木叶”的意味、意境有何不同?

1、从课文看,“木” 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探究:“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本植物的通称。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会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样,“木”也就给人以落叶之感。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能给人以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叶”有什么独特的意味?
探究:①而“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甚至还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②“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属于沉沉的阴天,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③“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而这正是《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3、杜甫突破了“木叶”的传统,写出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名句,“落木”与“木叶”的意味、意境有何不同?
探究:“木”有疏朗之意,“叶”有绵密之意。屈原的“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衬托了湘夫人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性格形象。杜琢的“落木”以“木”代“叶”,洗净了“叶”字的绵密之意,意境更显空阔,(生动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