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教案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8 22:39: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3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泪珠与珍珠》
铜梁一中   周玉崧
[阅读导引]
作者开头引用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说明当时只“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作为铺垫,在此基础上升华开来,进一步写出“探亲文学”中所蕴涵的那份情感。
[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性极强的散文。字里行间抒发出台湾人民,数十年来内心所遭受的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愁苦,企盼祖国早日统一,对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能骨肉团聚,感慨不已。然而,文章妙就妙在全文只字不提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愁苦,只写眼泪。写“老泪横流”,写“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的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写“我满是泪痕的脸”,还写“天使的眼泪”和观音的眼泪。现实中的眼泪和虚幻中的眼泪,让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台湾人民数十年来内心所遭受的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愁苦。文章的确有“言在此,而意在彼”之功能,使人联想绵绵,十分耐读。最使人惊心的还是杜甫那“眼枯见骨”的四句诗的引用。“草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不但将台湾人民的骨肉分离的悲苦,酣畅淋漓的表现了出来,还揭示了造成这种骨肉分离的悲苦的原因——统治阶级的人为因素。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民族统一的角度来读这篇文章,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至深的感情。
[教学设想]:
本文属于散文小品,情韵雅致,境界自然。教学当以鉴赏,学生自读为主。
[教学目标]:
揣摩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语言的特点
领会作者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与学之法点拨]:
诵读、讨论、讲解、点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少年不识愁滋味”,尽管你们也都曾有流泪的经历,但我敢说你们也只是“一抹了之”吧。然而文人骚客却不止于此,他们不仅给泪水贯以“珍珠泪”“相思泪”的美名,而且能透过晶莹的泪水悟得人间贵有真情的真谛,更能探询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佳作,即台湾作家琦君的《泪珠与珍珠》。
二、教学目标
1、于诵读中品味文章蕴涵的情感与意义。
2、培养独抒己见、勇于质疑的能力。
三、简介《桔子红了》(课件展示图片及资料)
四、作者介绍(课件展示):
琦君,女,生于1917年。台湾著名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新泽西州。本文作于1987年,选自《琦君自选集》,略有删节。琦君的作品兼散文及小说两类,而以散文的成就为大。多次荣获文学大奖,著有《泪珠与珍珠》、《桔子红了》、《琴心》等作品极受海内外读者喜爱。有人评论其散文不是浓妆艳抹的贵妇,也不是粗服乱头的村妇,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
五、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理清思路
文章线索是什么?
明确: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依据作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1--4):没有经历过生活忧患的青年人,对诗文的理解是肤浅的。所喜爱的只是语言本身的美。
(5--13):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眼泪”的真正内涵。
六、研讨全文
1、课文前四段中几个引文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有怎样的感触?这几个引文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
马区夫人:“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意在说明人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谢冰心:“雨后的青山,好象泪洗过的良心。”
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并且越真诚越好。(觉得比喻实在清新鲜活。经老师点醒,觉得非常有趣,在作文的描写方面多了一层领悟。)
白居易:“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烤火,炎气徒相逼。我有双鬓霜,知君销不得。”
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不知愁的少女,最喜欢的总是写泪与愁的诗。比喻得很巧妙。)
杜甫:“莫自使眼枯,收妆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刻骨铭心的痛楚是一个人经历磨难以后的收获。(写实,深刻沉痛,境界尤高)
几个引文之间层层递进,写出了作者对泪水由浅入深的理解。随着岁月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便懂得: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理解泪水蕴含的深刻含义。
2、提问:在第二部分,作者主要写了哪些“眼泪”,作者从这些眼泪中体悟出了什么感情?
探亲文学中的眼泪         骨肉分离的悲痛
人造的眼泪    可悲(新解) 一 对“无泪”生理的愤怒
二 对缺乏忧患苦痛体验的人生境界的批判
我和母亲的眼泪     爱子怜子的深情
牡蛎的眼泪          生命奋斗之歌
基督教信徒的眼泪        不为一己的慈悲
观音的眼泪         为人类献身精神的感恩
3、提问:这几种眼泪可不可以颠倒顺序来写?为什么?
不可以。
这些眼泪的顺序安排有作者的深意。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小我的泪,大我的泪。眼泪由实转虚,境界有低到高,也反映了作者对“眼泪”认识的逐步提高。
4、提问:“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在文中出现三次,分别起什么作用?
(1)引入话题;虽然喜爱,但并不真正  理解。
(2)再次提起,贯穿全文;表现因亲情而对这句话产生的理解。
(3)与开头照应,呼应全文,深化主题:更深地体会到我们应感恩于这个世界,让自己更为完善。
七 、独抒己见
1、文章题目为“泪珠与珍珠”,可文中很少谈到“珍珠”,那“泪珠”与“珍珠”到底有怎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