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 三维目标:
1、 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
写作本文给伶官立传的目的。
2、学习本文清晰严谨的论述结构和正反对比推理的方法。
3、引异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二、切入点
庄宗的盛衰变化
三、 教学流程
(一) 导语:
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年时间;而由盛至衰,只有短短的3年。这一盛一衰,它的关键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在文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师:从标题上看,本文是给伶官立传,那伶官是指哪类人?他们又和后唐庄宗三年亡国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在注释①中可知,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 “常身与徘优(pái yō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2、学生自读全文,质疑,教师答疑。
(三)研析课文:
1、粗读
师:请同学们再齐读一篇课文,找找文中注释
体现语文教学的严谨和对价值观的培养。
以庄宗盛衰变化的原因统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全文。
庄宗灭敌建国15年,盛至衰只有3年,时间上的悬殊必定引起学生的思索,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解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课题和本文内容有何联系。
此环节较灵活,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学习。
中涉及了哪几个时间?
学生回答
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那么在这几个时间里,在李存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板书:四个年代)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事件
明确:
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三支箭分别代表他的三个仇敌,一个是梁,一个是燕,一个是契丹。
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
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总结:从这四个年代发生的事件,我们可看到庄宗由盛到衰的过程,那究竟是何原因造成如此变化?现在我们再进一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