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17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南充高中 余永祥
--------------------------------------------------------------------------------
教材分析: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清冈卓行的一篇随笔,语言中散发着作者对艺术美的感悟和灵气,从中能读出作者的美学主张和审美理念,使“残缺是完整的至极,是美的最高的形式”这样一个美学观点在维纳斯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给人以美的熏陶。但由于是译文,又涉及到一些深奥的美学观点和美学术语,高一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也不可避免地给深入领会文章的内蕴带来一定的障碍,过分纠缠不宜在个别深奥的语句上过分纠缠。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了解作者的美学观但又不被作者的美学观束缚这个层面上。
此文是高中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紧上一单元的学习重点“筛选、提取文章重要信息”而来,本单元要求: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较好,思维较活跃,但相当多数同学还不敢于主动发言;“整体把握”这一阅读习惯自高一开始即有意识培养,估计这一步完成比较顺利;美学领域学生较少涉猎,但有自己的、不成熟的审美个性。
学习目标:
1、跟着名家审美,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2、理解文中关键句的含义;3、敢于发表创造性的见解。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大语文教学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本人以为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能力形成的过程,更是人的成长过程,而审美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引导激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鼓励学生提出与作者不同的创造性见解,不把作者的美学观强加给学生。更不尸解美人维纳斯。
要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内容美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老师还要满怀激情地用优美的语言在课本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怀。
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主要是插入与课文相关的图片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并利用Powerpoint制作板书设计以加大课堂密度。
课时安排:1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语音和文字问题,查阅资料(书籍、网站),探讨自己感兴趣的美的种类并提供美的依据;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维纳斯断臂的来历。
(学生能独立解决的语音文字、看相关资料等问题,老师不包办代替。)
(学生活动:首先解决了语音文字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搜集能证明他们的审美的图片资料,发到老者老师的邮箱里。老师收到的有关证明残缺美的雕塑图片、圆明园旧址图片,有证明和谐美、朦胧美、自然美、整体美的风景图片;有证明独特美的比萨斜塔图片;也有陶瓷制品……)
这只是设想,事实上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这是不现实的。
2、课前投影显示关于“美”的名言,并配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
美是自然界的伟大奥秘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它的作用,可是要提供一个关于美的本质的清楚明白的一般概念,这是一个尚未被开发的真理。(德国·温克尔曼)
美是难的。(希腊·苏格拉底)
(课前打出关于“美”的名言,并伴有名曲《未完成》,创设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是没有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