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7/22 16:11: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3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年级:高一
学科:语文
题目:六国论(上)(下)
电视播放时间:6月4日 9:10
       6月6日 11:50
讲课教师姓名:吴东
讲课教师单位: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
《六国论》教案
吴东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高中语文第二册的文言文《六国论》。
  “六王毕,四海一”,在上个单元学过的《阿房宫赋》里,唐朝杜牧用这六个字概括了秦灭六国、一统寰宇的历史进程。也许因为秦王朝过于短促,所以后人总爱在秦的灭亡上作文章,而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秦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以小胜大?六国何以由强趋弱,转胜为败?上学期我们学过的西汉贾谊《过秦论》主要指责秦之过,但对秦的胜利也作了简要的剖析:六国,“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国,“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这种分析顾及了斗争的双方,但六国并非都争着割地赂秦。
  历史的年轮又增加了一千年,北宋策论大师苏洵写出《六国论》,这是历史上第一篇不鞭强秦之暴行,而剖六国之弊病的文章。全文不足六百字,言简意赅,机锋雄辩,又有很强的文学性。
  历史又过去了一个千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洵的这篇《六国论》。
  作者苏洵,字明允,北宋眉山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分别称作“老苏”“大苏”“小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这里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门父子三词客,下联是:千古文章八大家。这上联:一门父子三词客,指苏洵父子三人;这下联:千古文章八大家,指“唐宋八大家”。明代编有《八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的说法由此而来,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唐宋两朝八大家中,苏家就占了三席,有副写“三苏”的对联,上联是: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下联是: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可以说苏洵为苏家独占三席起了特殊的作用。
《三字经》上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虽然只里的“苏老泉”指的是苏洵,但实际上“老泉山人”是苏轼晚年的别号,与苏洵无关,大概是因为有个“老”字吧,于是以讹传讹,误称苏洵为“苏老泉”。据说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他曾经把自己所写的数百篇文章付之一炬,十多年闭门苦读,读遍六经及百家之书,终于达到下笔顷刻数千言的程度。宋仁宗嘉佑元年,年近五十的苏洵携其二子苏轼、苏辙前往京师,他的文章得到翰林学士欧阳修和宰相韩琦的赞赏,以致“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不久,在欧阳修主持的进士考试中,苏轼、苏辙同时考中,一时苏家父子名动京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