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案9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学科:语文
标题《说“木叶”》
【授课教师】 马起武
【授课年级】 高一
【授课内容】 《说“木叶”》
【授课类型】 多媒体
【教学器材】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
2、从文章所阐述的知识和道理中,看出它在文学鉴赏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做到融会贯通。
3、注意理解诗歌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围绕“木叶”,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诗文引用。要学会站在诗歌鉴赏的高度来挖掘“木叶”文字后面的艺术特征。
2.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融会贯通。针对本文,学会抓取语言信息,理清文章分析思路,融会贯通地理解作者的写作观点。
【教学难点】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本文从多个诗句中“木”这一意象的共同特征归纳出诗歌语言暗示性这一特质的方法——归纳法,使学生能够依据既有知识概括出共性的东西,形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回忆《咬文嚼字》所阐发的主题(文字有联想意和直指意之分,文章要求我们多用文字的联想意,因为它留给人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今天我们就要来看看新的一课文字的联想意好在什么地方?有多好?)。
二、 作者介绍:
林庚,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他作为一名自由体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