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50字。
《兵车行》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学习《兵车行》这首诗,无疑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让学生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语文课毕竟不是政治课。因此一定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还课堂以琅琅书声,指导学生在不同方式的朗读中体验感悟杜甫的情愫,深入理解杜甫的情怀。
同时,语文课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为此,就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只起点评、启发、引导的作用,绝不能越俎代庖。
语文学习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应当“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为此就要教给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形象,再现形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认识诗中所反映的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品味诗人深沉、激越的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和作品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出示伊拉克儿童受难的照片,营造氛围,导入课题)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作何感想呢?战争摧毁了这个孩子的家园,夺走了孩子父母的生命,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个孩子在悲伤地啼哭。是啊!战争是残酷的,无论正义还是不义的战争,都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因此古人才有“宁为治世之犬,不为乱世之人”的感慨。今天,就让我们追溯历史,回归唐朝,回到杜甫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笔下,看他描写的战争带给老百姓怎样的生离死别吧!
二、听朗读录音,感受全诗感情基调
思考:
1.听完录音,说说你对全诗的感情基调有何感受?(低沉,压抑,怨愤)
2.全诗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加以简洁概括。(家人送别,役夫申恨)
三、文本探究与诵读指导
(一)探究第一节
(幻灯出示徐燕孙根据《兵车行》创作的油画)
1.假如你就是阅尽人间沧桑的诗人杜甫,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用100左右的文字进行描述。(3分钟)
2.学生交流、互评,教师点评。
3.作为一个普通人,你目睹这一情景后体会到什么感情?请从诵读中体现出来。
(指名朗读,点评,齐读)
诵读指导:
①“辚辚”“萧萧”语速可稍快,因为这时的场景使人吃惊。
②“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诗人被震撼,甚至不忍述说,逗号后可以有一个心理上的停顿、延时。
③“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直上”要读出动态趋势;“干”是“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