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04年中考模拟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中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6/6 1:15: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北京市西城区2004年初三抽样测试
语文试卷
一.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表格中。
(共14分,每小题2分)
 1. 加点字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是
  A. 秀颀(qí 高) 坦荡如砥(dǐ磨刀石)
  B. 逞强(chěng显示;夸耀) 污人清白(wū 诬蔑)
  C. 不屑(xiè 认为值得) 潜滋暗长(qián 暗暗的生出)
  D. 干涸(gù水干,枯竭) 无边无垠(yín界限;边际)
2. 没有错别字的是
  A. 锤炼 黄绿措综 展开攻势
  B. 告诫 携带家眷 收覆失地
  C. 威胁 青筋绽出 旁逸斜出
  D. 隐蔽 英雄气慨 富贵不能淫
3. 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1)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  ),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
  (2)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  ),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3)只有穿长衫的,才(  )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4)民主战士闻一多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  )国民党特务。
  A. 侵蚀 普通 走进 痛斥
  B. 侵占 普通 踱进 斥责
  C. 侵占 普遍 踱进 痛斥
  D. 侵蚀 普遍 走进 斥责
4. 依次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是
  人们要准确地观察和分析事物,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哲学素养。一般知识的丰富,(  )不能代替对哲学的学习,(  )知识面广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要容易得多。(  )哲学是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总结,(  )对客观事物知道得多了,自然对蕴藏于其中的规律性也就比较能够触类旁通。
  A. 不但 而且 因为 所以
  B. 虽然 但是 因为 既然
  C. 尽管 只要 既然 所以
  D. 虽然 如果 但是 既然
5. 没有语病的是
  A. 石拱桥是桥梁中最能接近人工的自然产物。
  B. 从孔乙己悲惨的一生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
  C. 倡议和领导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工作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D. 面对汽车降价的“风潮”,成熟的消费者会更关注汽车的售后服务、配件价格以及品质保障。
6. 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1)主要是在于地壳构造运动
  (2)地震就是这一矛盾激化所引起的结果
  (3)因此,研究力的变化、加强到突变的过程是解决地震预报的关键
  (4)抓不住地应力变化的过程,就很难预言地震是否发生
  (5)“构造地震”之所以发生
  (6)这种运动在岩层中所引起的地应力与岩层之间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A. (6)(2)(5)(1)(4)(3)
  B. (3)(4)(5)(1)(6)(2)
  C. (3)(4)(2)(5)(1)(6)
  D. (5)(1)(6)(2)(3)(4)
7. 语句、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刘禹锡--唐朝
  B.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北宋
  C.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陶渊明--晋朝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唐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