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40个字。
第20课香菱学诗
影子与机灵鬼12
教学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2、体会作者对香菱等女性的感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3、品味作品高超的写作技巧与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2、 学习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香菱等女性的感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情节:
课文写香菱学诗,共写几件事?请大家速读课文,以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1)黛玉指点学诗门径。
2)香菱谈论读诗体会。
3)香菱苦心学诗。
三、揣摩细节,感知形象:
1、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明确: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2、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明确:“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
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4、小说刻画了香菱这个形象,是怎样刻画的呢?香菱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要求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1)刻画人物的方法。
(1)传神的语言描写。
如:香菱怔怔答道:“‘闲’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
(2)典型的细节描写。
如: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又如: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