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小小说作家侯德云有关小小说创作的例谈,共20讲4万6千余字,约46770字。
小小说课堂
侯德云
第1讲从阅读开始
从阅读开始。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小小说课堂,要从阅读开始讲起。同时,我也是在说,我们的小小说创作,其实也是从阅读开始的。
灯下阅读,是我保持多年的一种习惯。阅读是睡眠的前奏,也是创作的前奏。
不少文学爱好者都问过我小小说创作出发点的问题。我总是说,从阅读开始吧。
是的,从阅读开始。我的创作经历告诉我,必须从阅读开始。很多人的创作经历都告诉我,必须从阅读开始。美国学者寒哲先生告诉我,“一本好书有很多父亲,也有很多孩子。”这短短的一句话,说出了创作的核心秘密。
前不久,我与谢志强先生有过一番关于创作的对话。在对话中,我敞开了自己,敞开了我全部的阅读旅程。我坦诚地告诉读者,近10年来,我“吃掉”了很多自己所喜欢的作家。以时间的先后为序,他们的名字是:贾平凹、汪曾祺、沈从文、余华、阿成、刘庆邦、毕飞宇。当然,阅读的范围显然比“吃掉”的范围要广泛得多,其中包括很多西方的优秀作家。这里所说的“吃掉”,是指阅读和消化某位作家的全部作品。我吃掉过不少作家,有的至今还在吃,还在反刍。坦率地说,他们的味道好极了。
在小小说作家群中,我也曾经一口气吃掉过几位作家,其中之一就是王奎山。我至今还记得初读《红绣鞋》时的激动心情。那是发自内心的激动。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我是被作品中的细节所感染。从一个还没有开始创作的“作者”角度来说,我是找到了与自己性情相投的启蒙老师。
在《小小说的王奎山》一文中,我说过:“奎山的每一篇作品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但他绝不是生活的临摹者。他善于透视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从中发现和扬弃人性的美与丑。”同时我还觉得:“奎山的作品是静美的,这得益于他叙述语言的炉火纯青。他的语言像是山泉中的游鱼,每一个鳞片都那么干净。欣赏这样的叙述语言,你的目光会变得像朝霞映照的水波一样明亮。”
这就是我要寻找的,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对王奎山的研读大约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然后,我的小小说旅程就开始了。那是很多年前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坐在一张老式办公桌前面,在一本柔软的稿纸写下了我的第一篇小小说。初次的尝试并不成功。给我带来一丝惊喜的,是紧随其后的那篇《一块木板的存在方式》。
平心而论,我在创作途中的每一个转折,都得益于阅读的指导,因此我始终不赞成作家可以忽视阅读的说法。我固执地认为,忽视阅读,就等于忽视前人和同行的经验,这是一种最为盲目的自负。
对于我来说,阅读,就是为自己寻找性情相投的师长。而一篇优秀的作品,比如《红绣鞋》,就是我夜行中的一盏灯。
我们需要很多性情相投的师长,我们需要很多灯光。
相关链接:红绣鞋/王奎山
一大早,七婶就起来了。今天是麦苗出嫁的日子。她想吃过早饭,就到贵他姑家去。她想躲过这一天,免得自己看到麦苗出嫁伤心。刚刚做好饭,麦苗就一头撞了进来。麦苗进了屋冲她叫了一声“婶”,就到西间里去了。
她没有往西间里去。平日她就不常往西间里去。那是贵住的房间,贵参军前就住在西间里。过了一会儿,麦苗从西间里出来了。七婶抬眼看了一下麦苗,见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