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80个字。
陋室铭(答案卷)(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分析文章>
1、 结构:
(1)开头:比兴——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也如此。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
(2)其次: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主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正面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反面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最后:以二位古人来自况,表达自己要向名贤学习。再引用孔子的话作结,更具雄辩的力量。回应开头“惟吾德馨”,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2、 本文的主旨:
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颂扬“惟吾德馨”。作者身在陋室,乐在其中。表达了作者独善其身、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保持高尚傲岸的情操。(有消极,也有积极的一面)
3、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一、解释词语: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验)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到,蔓到)谈笑有鸿儒(大)(博学的人)可以调素琴(弹奏)
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二、对比训练:
1、有仙则名(出名)卷卷有爷名(名字)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命名)
2、斯是陋室(表肯定判断的动词)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这)
3、何陋之有(帮助宾词前置,无实义)无丝竹之乱耳(放在主、谓之间,无实义)何以谓之“文”(代词,他)水陆草木之花(的)
三、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5)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