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40字。
读《伊索寓言》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在反复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旨;训练学生逆向和多角度思维。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讨问题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把握文中的关键句,并理解这些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和作用,研究含蓄、隐晦句子的含义。
学习难点
探讨中心意思。学习本文起、承、转、合的行文结构,理解创新的意义。
学习实践
选择几则中国古代寓言,从题材、寓意等角度与《伊索寓言》作比较,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解释这些寓言故事。
解题
这是一篇读后感式的议论文。读后感是阅读别人作品时的感想,一般有介绍原作、分析评判和抒发感想等内容。感想常常结合实际,有感而发。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作者借《伊索寓言》里的故事联类引申,对寓言中的九则故事作了一番新的解读和创造,并将得出的结论与当时现实社会中的丑陋现象相联系,洞烛世相,发人深省。
结构分析
全文共分三大部分,请概括出大意。
参考: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表达对现代社会和对《伊索寓言》的看法。
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对九个寓言故事的叙述和议论,表达对畸形社会中世相人生的独特看法。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思想。
解析:第一部分谈及了人们对年龄相差很大的晚辈和年龄相差不大的后生的两种态度,现代社会比古代社会悠久古老,《伊索寓言》中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作者借这九个故事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世风不古。第三部分“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一句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重点理解
1.作者要谈的是对《伊索寓言》的新解,为什么一开篇要从两类人、两种态度入手?
参考:为下文对九个寓言的“纠正”定下了基调。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对比阅读学习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本课时主旨。并应用所了解的思维知识,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读书方法。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独特的思维方式,尝试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分析文学作品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
2.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做个文明诚信的人。
2.学习作者读名著的方法,即依据现代人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生活重新读解原著,并获得新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提出核心问题,启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比较自己对寓言的看法与作者的见解有什么区别。
2.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研究,理清寓言故事本义和作者赋予的含义二者之间的关系。启发思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教学难点】
试用多角度思维的方式分析问题,尝试将这种质疑、探究的精神运用到读名著中去。
【课前准备】
以教师活动为主。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寻找对比阅读的切入点;浏览相关网站主页搜寻信息,引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以及一些短小的文学著作,捕捉与本课时主题研究的结合点;整理主要信息,建立链接,搭建教学互动平台。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