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0/8 19:13: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50字。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一、先说说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讲述了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他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灯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的友谊,以及贝尔曼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教材编写者将这篇小说放在“珍爱生命”这个专题里面,希望能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学生学会珍爱生命,乐观向上。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小说宣扬人性美的内涵,理解欧•亨利小说中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以及品味欧•亨利式的小说写法。
  二、再说说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想
  这篇小说属于文学作品教学,应突出学生对文本多层面的感知与体验。所以,我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用速读法、跳读法、再读法等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文本,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理解鉴赏。再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因此,我的教学策略是启发诱导法、角色扮演法、探究质疑法。
  三、最后说说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1、导入:都说秋风萧瑟,黄叶飘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的就是一片秋叶与三位艺术家的故事。【设计这样的导语,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及内容,即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不拖沓。】
  作家简介: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他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微笑”。 
  2、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这些知识点比较重要,且与考试有关,具体详细的资料由学生自己课后去查,既突出重点,又减轻学生负担。】
  3、了解小说情节:速读课文,理清故事发生的四天里琼珊与贝尔曼的行为。
  第一天:早晨,琼珊病重,数落叶;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
  第二天:琼珊不听苏艾劝慰,望叶等死;贝尔曼生病;
  第三天:不落的藤叶使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
  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使学生基本了解小说情节,有利于接下来的人物分析。】
  4、分析人物形象: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扮演琼珊、苏艾、贝尔曼。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作自我介绍。【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及性格爱好】然后,老师提问三组学生:
  ①问琼珊:为什么你把最后的藤叶能看得那么重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