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00字。
《一厘米》《差半车麦秸》教学案
二. 教学目的:
《一厘米》
1. 理解陶影这一人物形象。
2. 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 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学会体谅父母,爱父母。
《差半车麦秸》
1. 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发展情节中起到的作用。
2. 了解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善用群众语言的特点。
三.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学会在生活中维护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2. 理解“差半车麦秸”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 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厘米》
一、作者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
毕淑敏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她的代表作有《昆仑殇》、《补天石》、《血玲珑》。
二、生字词
惩(chéng)罚 皲(jūn)裂 吝(lìn)惜 捺(nà)
塑(sù)料 挑剔(tì) 允(yǔn)诺 逻辑(jí)
矜(jīn)持 吮(shǔn) 磕(kē)头 骄横(hèng)
顷(qǐng)刻 哄(hōng)笑 脱臼(jiù) 兀(wù)自
狡黠(xiá) 内疚(jiù) 反驳(bó) 无措(cuò)
(1)动弹(dòng tan):(人、动物或能转动的东西)活动。
(2)借花献佛: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3)窘(jiǒng)迫:非常穷困;十分为难。
(4)迷惘(wǎ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5)瞅(chǒu):看。
(6)忧郁(yù):忧伤,愁闷。
(7)愣(lèng):失神;说话做事不考虑效果,卤莽。
(8)忐忑(tǎn tè):心神不定。
(9)忙不迭(diē):急忙,连忙。
(10)矜(jīn)持:拘谨,拘束。
(11)哀兵必胜:指由于压迫而悲愤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这里是说把文章写得打动别人,这件事就容易成功。
(12)侃侃(kǎn)而谈: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