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70字。
《走近稼轩词之思想情感》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五中学 黄蕴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归纳稼轩词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分析稼轩词的思想情感。
【预习要求】 根据所发资料《稼轩词选》复习前六首已学的稼轩词,自学另外两首课外词《水龙吟》与《南乡子》。
【课时安排】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顾炎武先生有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南宋有一位词人,他既是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同时也是一位响誉文坛的词人,他独创“稼轩体”,影响十分深远。他,就是辛弃疾。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近稼轩词,共同感受稼轩词的艺术魅力!
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稼轩词的思想情感
1.请同学介绍诗歌思想情感的几种方法。
【明确】A.审标题 B.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C.品局部,抓住关键句子D.抓全文的意象情感
2.小组合作探究,对资料中的八首词分组进行思想情感上的分析,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分组合作探究形式】将全班60人以每4人为单位分成15个学习小组,前四个小组主要探究前两首词《菩萨蛮》和《鹧鸪天》,第五到第八小组负责《青玉案》与《永遇乐》的探究,第九到第十一小组负责《破阵子》和《清平乐》的探究,最后四个小组负责《水龙吟》与《南乡子》的探究。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参考答案】《菩萨蛮》:抓关键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天色渐渐暗了,深山中传来鹧鸪的鸣叫声让词人感到忧心忡忡,为国家民族的命运担忧。《鹧鸪天》:此词写于词人晚年被弹劾落职之时,追忆过去的峥嵘岁月,感慨今昔,抒发一种壮志难酬之感。《青玉案》:抓关键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的“他”是作者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表明他是一个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人。《永遇乐》:此词写于辛弃疾60岁之时,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一面浩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面追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战斗生涯,表现出不甘衰老、犹有可为的壮烈情怀。《破阵子》: “剑”、“吹角”、“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