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案3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4 7:40:0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40字。
纪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
    2、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
【知识重点】
    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鲁迅先生曾用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了大量的木材,结果却是一小块。”中国历史正是如此,无数的英烈浴血奋战,新中国才迎来了今天的祥和和繁荣。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一页页洒满了先驱者鲜血的历史。
二、了解课文背景(3.18事件的概况)(见《绿色通道》95页)
对于这一事件,许多有良知的作家都曾撰文批露,如朱自清先生写的《执政府大屠杀记》、林语堂写的《悼念刘和珍杨德群女士》等。(见《文学读本》,速读了解)
三、听录音,并思考:
    请同学默读课文,思考并分析: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第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一个刘和珍,还提到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点是请 愿的群众,作者对这类人表达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颂扬她们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和她们的勇毅,告诫(斗争方式),激励“更奋然而前行”。
  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棋瑞执政府(或称“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
  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由此可见,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可以概括为:“悲”、“愤”。
附:
    陶潜《挽歌》(三)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硗。马为仰天鸣,风为白萧条。幽室一已闭,前年不复朝。前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共山阿。
    蔡元培的挽联为: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鲁迅当时和孙伏园接触频繁,二人过从甚密,《阿Q 正传》当时就连载于孙伏园任编辑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