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7张(其中的flash素材可到本站http://www.ht88.com/downinfo/45597.html下载),配套教案约3910字。
二十八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和意义;
2.理清本文由虚到实,由实到虚,由易到难的清晰的思路;
3.品析本文深入浅出,准确而朴实的语言;
4.学习本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品析本文深入浅出,准确而朴实的语言。
★教学难点
1.理清本文由虚到实,由实到虚,由易到难的清晰的思路;
2.学习本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是的,克隆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一起看课文《奇妙的克隆》(板书课题、作者)
二、课前热身
谈家桢:著名遗传学家。1909年9月15日生,浙江宁波人。复旦大学教授,对我国遗传学工作起了推动作用。专著有《谈家桢论文集》《谈家桢文选》。1995年获得科技基金会科学家奖。
解题:这是一篇介绍“克隆”的科技说明文,科学小品,题目既指出了说明对象,又抓住了“克隆”的特点,还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理,题目准确而简洁。
克隆: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即“复制”“拷贝”生物。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扦插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到目前为止,克隆技术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1)微生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菌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2)生物技术克隆,如DNA克隆;(3)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字词正音:
桢zhēn 繁衍yǎn 囊胚náng pēi 夭亡yāo 蟾蜍chán chú 濒临bīn 匍匐púfú
腺xiàn 酶méi 两栖qī 脊椎jǐ zhuī 哺乳bǔ
字词释义:繁衍
濒临:临近; 相安无事:彼此没有冲突; 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交织在一起
1. 默读课文,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四个小标题的内容。并思考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能调换顺序吗?
——释义—实验—发展—利弊。由此可见,这篇科普说明文首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技术的实验探索、发展过程,最后写克隆技术的利用,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故不能换。
四、文本探究(第一部分)
1. 首先请大家回答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克隆)那你能说说你知道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
——吊兰、土豆、蚯蚓、桑树,丝瓜藤;水母,水母在遭到伤害后,伤口会自动补好;章鱼的触手可以再生;龙虾的大钳子掉了 ,还会再长出来;秋海棠、富贵竹,它们插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