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00字。记 念 刘 和 珍 君 教 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了解本文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仔细研读课文的重点语段,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领会和掌握分析。探讨、归纳、表述等多种方法,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2.阅读课文,透过对人与事底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接受鲁迅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受鲁迅刚正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教学重点放在对重点段落及词语的分析上,通过理解“中国人”、“庸人”、“苟活者”、“无恶意的闲人”等去进一步理解本文的中心。
二、认识“三一八”惨案的背景、过程、影响等,了解列刘和珍等学生的情况,以丰富和深化对课文的感受、理解。
教学设想
一、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文字可能有些障碍,教学中应适当介绍课文写作背景。再者让学生先粗理写作思路、文章结构层次,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了整体性认识后,再逐段精读、分析。这样,文字上的障碍比较容易疏通。可采用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提示相结合的方法。
二、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细致地反复晶读课文,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文章思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与认识。
三、建议找到“三·一八”惨案的有关历史记录片,以录像导人并代替枯燥的背景介绍。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1926 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 18 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 200 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板书:刘和珍)。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在“刘和珍”的板书前加“记念”,在后加“君”)
二、指导预习。
1.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并重点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①长歌当(dàng)哭——当作。②桀骜(ào)——不顺从。③喋(dié)血——血流出来的样子。④立仆(pū)一—倒下。⑤惩创(chuāng)——惩罚,惩治。⑥殒(yǔn)身不恤——死亡 ⑦洗涤(dí);⑧惮(dàn);⑨攒射(cuán)、尸骸(hái)。
2.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记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