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约2100字。
《音乐短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对人生的意义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展开想象的翅膀,赋予音乐以形象和灵性。
3 以“音之韵,画之美,文之魅”来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
二.重点:
理解音乐的作用,体会音乐对人生的意义。
三.难点:
作者咏叹调式的浪漫以及丰富奇特的想象。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会上音乐课,上了那么多年音乐课,我要问你,音乐到底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字典上面说:“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音乐是跨越时空的艺术,很多人都为音乐写过赞歌,而能象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纪伯伦这样把语言的优美和思想的深度结合地如此完美的,却不多见。《音乐短章》就是这样一篇音乐的赞歌,需要我们去聆听去感悟。让我们和着理查德 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在这样一个秋日的午后,一起去感受音乐,感受文字,然后告诉我,在纪伯伦心中,音乐是什么?
(二)教师朗读第一乐章。
提问:纪伯伦心中音乐是什么?
学生回答:音乐是“心灵之声”,心灵的语言。板书:音乐是什么——心灵之声。
文章一上来就可以打动人心,在于用了一个字,是哪个字?
学生回答:“她”字。是有感情的,有美感的等。(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仿佛看到作者把音乐作为自己的爱人一样寄予了无限情思,“我坐在我心灵的爱恋者旁边,听着她的诉说”一下子就叩开了读者心扉。而这样一种心灵之声,又有着怎样的魔力呢?
学生从文本里找:唤醒记忆,凝聚忧乐,传扬幸福等。稍微展开一下分析。
(三)就是这样一种有着神奇魔力的心灵之声,她来自于哪里呢?用文中一句话来回答。“来自上苍,只有用心灵才能感悟。”
补充波斯人的故事和阿波罗的故事(详见教参)
作者把这样一种来袭上苍的语言比作什么?“爱,太阳,明灯”,之所以可以这样比,是因为同样是那么温暖,光明,无所不在,为我们驱散阴郁。有了她,人世间充满了光明和智慧,温情和歌咏。板书:来自哪里——上苍之爱。(照亮心灵,抚平创伤等)这来自上苍的语言,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让我们一起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