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捕捉动情点,书写真性情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初中作文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0/22 20:48: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3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390字。
捕捉动情点,书写真性情 
□任海霞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规定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这次作文课,我之所以拟定了“捕捉动情点,书写真性情”这一训练主题,就是因为它既能立足于学生写作的实际需要,从源头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又能体现“课标”新精神;提供师生例文,也即昭示具体的写作方法;师生讨论的过程,能“生成”某些意想不到的写作智慧;学生亲述自己的经历,是捕捉“动情点”的过程,也是美好的情感体验;写作练习,更是趁热打铁的实践体验。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写作训练,已经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写出的文章大都十分幼稚,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某一事件大致过程的记述还勉强过关,但缺少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亮点”——既能统摄全篇又能充分表现感情的“动情点”,以致写出的文章平铺直叙,平淡无味。所以,本次作文指导课以此为切入点,拟定出较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由简析《背影》的“动情点”导入课题,然后结合师生例文进行具体解说,破除写作神秘感,使学生充分认识写作“动情点”的作用,学习如何捕捉“动情点”的方法。 
  2.通过针对师生例文的讨论以及个人生活经历或见闻的回味,认识写作情感态度的重要作用。 
  3.通过具体写作练习,进行实践体验,在体验中加深对写作原理的领悟。   
  四、教学理念    
  方法的指导与过程的“生成”相结合,情感品味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作者把一腔真挚深沉的父子深情,定格在了一个平凡普通的“背影”中。从此,那个“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成为了不朽的艺术形象,成为伟大父爱的象征。 
  这篇散文的成功,很大原因就在于作者极其准确地捕捉到了写作的“动情点”——背影。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写作方面的重要启示:要善于捕捉动情点,书写真性情。(投影) 
  何谓“动情点”?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它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根白发,一句话语;也可能是一排大雁,一座高山,一条小河,一间老屋,一朵鲜花;还可能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甚至是一个极微不足道的细节……总之,它能触动你的心灵,牵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启迪你的(写作)智慧,使你久久不能忘怀,甚至成为你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样的“点”,我们就称之为动情点。 
  (二)捕捉“动情点”——动心 
  下面看一篇学生例文——《品味》。(投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