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件附有教学设计(教案),幻灯片共10张。课件抓住人物心理活动来分析,也注意提及环境描写作用。《晨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关于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
2、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情感的衬托作用。
3、学习革命先驱们大无畏的革命热情与战斗情谊。
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
教学难点:
环境描写如何与人物的情感融为一体。
教学媒体:
Powerpoit 课件
教学步骤:
预习:阅读课文,标记给你印象最深的或者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个片段。
课堂教学:
一、导入课文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
——还记得这个片段吗?那是香雪在换到铅笔盒后内心满足时感受到的周围环境。记得在学习《哦,香雪》这篇课文时环境与心理描写曾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这篇课文也有着这样鲜明的特色,只是她是一篇叙事性很强的散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晨曦”的“美妙”世界。
二、讲析课文
1、学生浏览一遍课文,用概括的语言复述课文主要情节。
明确文章要表现的主人公是:许世友。
(课文写时有许多安排,复述可以明确最主要的情节,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2、心理描写。
一经概括,课文看起来很简单:小战士受伤、首长让马;小战士从马上跌落,首长及时相救。为什么我们在阅读时会觉得悬念十足呢?
(学生发表看法,无外乎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人物身份的悬念等等方面。
我们先从心里描写开始。)
文章围绕“我”展开故事,“我”的心理变化尤为丰富,抓住了“我”的心理起伏,也就抓住了文章情节安排的主线。——散读课文,找出“我”的几次心理起伏。
*三大起伏:
起伏一:第一~八自然段,(“早春时节”……“受这份儿罪!” )
由充满乐趣到羞愧低落。
从何处看出“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