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锦瑟
一、 写作背景
对《锦瑟》一诗的旨意,自宋以来,歧见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以为是悼念亡妻王氏,有人以为是怀恋令狐楚家名“锦瑟”的婢女,有人认为是描写瑟之华美及其音之清和,有人认为是伤唐室残破,有人认为是作者懊悔少年风流,有人认为是自伤生世遭际,有人则认为是对自身诗歌写作的回顾与总结……(上列诸说参见本文附录“参考资料”)我们认为,此诗可能作于作者晚年,是他回首往事,对一生遭际坎坷而发的感慨。因而,对此诗的背景介绍,也以这一认识为基点。
晚唐时,朝廷暗弱,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派官僚争斗激烈,这就是史家所谓的“牛李党争”。李商隐17岁以白衣身份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僚,直到25岁离开。令狐楚是牛党中坚,地位显赫,宪宗朝曾位至宰相。开成二年冬,令狐楚死,李商隐生活失去依靠,于是转投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门下谋食,得王赏识,并成了王的东床快婿。当时,王被视为李德裕一党,李商隐转投王茂元,牛党认为是“背恩”之举,触犯了朋党戒律,因而对他横加打击。开成三年,李商隐应考“博学鸿辞科”,原本已被录取,但牛党一权要从中作梗,复审时李商隐被除去名字。这次意外打击,使李商隐对朋党斗争深感恐惧,曾感叹“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但牛党并未因此放他过门。李商隐一生仕宦失意,主要是受了党争的牵累。他对此既满怀悲愤,又满怀畏忌。因此,他有时即使对时事有看法,对自身遭际有想法,也不敢在诗中直言明说,怕因此而再罹(lí)灾祸。而是采取“无题”诗的形式,以比兴、象征、暗喻等手法婉转表达。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可予认同。
二、 层次结构
这首七律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联为第一层,两句诗亦比亦兴.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瑟为锦瑟,制作精良,装饰华美;人为俊彦,饱读诗书,志气凌云.瑟无端制成了五十弦,人也不明不白地(这是气愤语)将近半百了(李商隐只活到46岁,这里说“五十”是取其约数),因而“美人迟暮”,动了感慨,情不自禁回首往事。
然而,往事如何?中间两联作了回答:近50年的人生犹如做了一场短暂而又迷幻的蝴蝶梦,往事如烟,已不可追寻;伤痛青春流逝而又无法挽回,只能像望帝托口杜鹃哀鸣寄恨那样,将此悲此愁托付于诗了。这一联,作者化用了两个典故,创造出一种虚幻迷茫的境界,流露出浓烈的感伤情绪。颈联紧承颔联,继续回首往事,自伤遭际,抒发郁结在心头的悲哀。“沧海”句借蚌珠在月圆之时不得圆润而伤心落泪,暗喻自己身处圣明之世却冷落不遇的遗恨;“蓝田”句则以蓝田云烟比喻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只可以想望却难以实现。理想幻灭、怀才不遇、华年流逝、往事如梦,这也就是“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内涵。